南京、杭州、寧波、珠海、成都五市副市長論道城市綠色發展
  11月1日,中國生態文明論壇成都年會上,南京、杭州、寧波、珠海、成都5個城市的副市長“論道”城市綠色發展。他們既有生態文明建設要依靠法治的共識,也有尋找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之間平衡的困惑。
  要治污 先立規
  市長論壇一開始,南京市副市長陸冰向大家報喜:經過10年努力,南京市剛剛通過國家生態市的考核。作為典型的石化工業重鎮,這份榮譽來之不易。陸冰認為,政府必須在治污問題上出狠招,前提是建立完善有效的法治體系。
  珠海市副市長潘明對此表示贊同,“珠海在全國率先出台首部生態文明建設地方性法規,今年已開始實施,首次在立法中規定了排污權交易制度。”
  寧波市的做法是,對4種污染物排名最前的80多家企業進行排放量核定,目前已對其中70%的企業征收排污權有償使用費。副市長萬亞偉說,這對當地減排起到明顯作用。“有了配套的地方性法規,還必須要保證執行落實。”成都市副市長劉守成說,目前,成都正在全國率先探索設立鄉鎮環保機構,力爭在年底前實現317個鄉鎮環保機構全覆蓋,將環保職能延伸到鄉鎮工作職能中,全面展開環保工作。
  杭州市副市長張耕現場亮出自己的另一個身份——流經市內某條河的“河長”,“杭州上千條河流都有‘河長’,負責轄區內河流的污染治理,也有‘市民河長’,負責監督。”
  尋求平衡沒那麼難
  張耕同時分管杭州市的生態文明建設和工業經濟發展,“兩者間有衝突,有時衝突還比較激烈。”他說,這種感覺就像自己的左手與右手互搏。
  這種困惑不少城市都有。寧波市是典型的重工業城市,萬亞偉帶來數據,當地重工業比重占到工業經濟的70%,排放量或占全省的40%以上。
  潘明分析珠海的情況,當地對高污染企業說“NO”比較早,生態環境不錯,不過GDP數字不好看,“這條路很不容易,最近幾年來,當年的選擇才逐漸顯現出經濟效益。”
  把兩者完美結合的典型案例也不缺乏,杭州阿裡巴巴的成功就是如此。張耕介紹,把智慧經濟作為重點發展的對象,這是一種將大數據與雲計算綜合運用後的新經濟模式,前景不可估量。
  成都的故事也讓大家很感興趣:10年前,成都將100多個工業園區整合為21個工業集中發展區;調整產業結構,淘汰落後產能引入高端產業。好幾年的“陣痛”之後,調整效益已經顯現,GDP排位重回副省級城市前列。
  □本報記者 劉莉 黃澤君
  (原標題:不要怕GDP數字不好看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f62pfrin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